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社会需求、入学对象、办学机构等多样化格局的形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必须用尽可能多的形式和手段来满足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因此,必须加速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一、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不断朝横向和纵向扩展为全球性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各国和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与此同时,全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正走向趋同。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高信息敏感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学习能力、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运作水平与能力等,已成为国际通行的高素质人才的衡量标准。
客观分析当前的人才结构状况,我们短缺的关键性人才还有很多。根据分析预测,就宏观层面来讲,我国目前短缺的关键性人才主要有四大类 j:第一类是高层次人才。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我国目前高级专家严重不足、后继乏人,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要求,需要加大培养开发力度。第二类是高新技术人才。包括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科学、新材料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环保科学、管理科学八大领域的人才。高新技术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抓紧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已成当务之急。第三类是高素质、复合型的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第四类是高级金融保险人才。因此,加大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特别是紧缺人才的培养显得更加紧迫。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企业对外经济交流的机会增多,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而面对国际人才的短缺,一些高校已顺势改革课程体系,并且开设了不少新的专业。在近两年高校新增专业的列表中有不少小语种专业,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增设了希伯来语、越南语、瑞典语、荷兰语、乌克兰语5个小语种,成为增设小语种项目最多的高校;而中国传媒大学则新开设了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瑞典语和芬兰语4个小语种。
面对经济全球化,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看待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第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空前提高,因为人才的地位提升了才能带动企业的发展。第二,经济全球化带领了管理的多样化。第三,人的变革成了传统体制转变的最深刻的变革。第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的双重任务。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形势发展大格局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它深刻影响并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世界形势的大背景。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得越来越激烈。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数量、质量的竞争。为此,高校必须承担起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重任,满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和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需求。
二、企业分工细化和岗位的细分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日益推进,经济发展的日趋成熟,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化,随之而来的是工作岗位的进一步细分。比如,IT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从人才需求方面来看,体现出企业内部分工渐趋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网络设计、网络维护、客户服务等都分别由相关工程师完成。其中,客户服务工程师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职位。
又如,电子商务综合管理人才岗位日益细分,对人才的综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技术型人才,包含了程序设计、网络技术、网站设计、美术设计、安全、系统规划等,从业者要求有扎实的计算机根底,但考虑到最终设计的系统是为解决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服务,又需要分析企业的客户需求,所以该类人才还应该对企业的流程、管理需求以及消费者心理有一定了解。商务型人才在传统商业活动中都有雏形,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网络虚拟市场的使用者和服务者,一方面要求他们是管理和营销的高手,同时也熟悉网络虚拟市场下新的经济规律;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必须掌握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操作。综合管理人才则难以直接从学校培养,而是市场磨练的产物。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些跨国性的大生产企业纷纷外包零部件生产,把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转移到劳动力最廉价的国家去生产。由此,物流管理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物流业人才需求大大增加。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物流人才”因善于挖掘“第三利润”开始成为人才市场上的“新贵”。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 —0以上可以看出,企业分工的细化和岗位的细分,使得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日益显著。在这种背景下,急需要大批具备职业素质的专业人士,人才更要体现专业化或者专业主义精神。
专业精神就意味着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意味着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在竞争压力日趋加重的形势下,只有专业精神才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处事之道。尽管你可能并不是天才,但通过专注于某一领域,对专业钻深钻透,完全可以使“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
专业主义精神更意味着团队整体能力的有效搭配和整合,一个团队并非每一个个人的简单叠加。分工的细化使得隔行如隔山,人与人之间需要分工合作、相互依存,单个人无法包揽一切,只有协作才能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专业主义和精细化分工正在被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比如,一些高校近年来开设的护理学专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社会对护理专业人员的需’ 量会越来越多,专业护士也会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推崇和羡慕。由于重症监护、介入治疗、器官移植等尖端医疗学科的发展以及医疗专业的细化,护士正在向专业化护理专家转变,他们由医生的助手变成了医生的“合作者”,本科层次的护理师、心理护士、社区护士等新型护士也在不断地出现。
三、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出现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都可能催生一个新产业,而新产业的出现势必带动与之相匹配的人才群体的成长。比如数字媒体艺术持续走热,涉及的专业人才缺口多达1O余万;再如随着动画漫画、游戏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巨大的动漫、游戏市场越来越受社会重视,蕴藏着每年将近10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商业空间。由于政府下决心大力扶持动漫游戏民族原创产品的发展,扩大对动漫游戏方面人才的培养,相关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最引起人们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好奇和关注的是,宠物健康护理员这个新兴职业的出现。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使得动物医学的研究范围延伸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社会预防医学、观赏动物医疗保健及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医药工业等诸多领域。目前,我国的宠物健康护理员主要分布在大中型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既有理论知识、更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宠物健康护理员十分紧缺。有专家预计,未来我国宠物市场潜力至少将达到150亿元人民币,可见宠物健康护理员的职业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
不少新兴产业需求的人才是跨学科的。比如,时下比较火热的旅游业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旅游业人才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就是人才的多样化,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严格,不仅要知识面广,还要精通外语,肯吃苦、肯钻研。优秀的人才不仅会指引旅行社在合法的政策、法规下发展,更会为企业“另辟蹊径”创造更多赢利空间。他们能设计完善的旅游线路,在不损害旅行社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与国内旅游相比,出境旅游不仅要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提供服务,还要求组团社对各国的语言、货币、法律法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行业规范等心中有数,并具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国外迅速处理紧急事务等能力。
旅游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而目前正规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相对较少,国内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大多是低层服务人员,现有的旅游业人才根本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最需要的是有国际知识视野、有涉外旅游文化底蕴、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具备国际水准的经营管理人才。
此外,随着境内、境外游的空前活跃,涉外导游、外语翻译、公关销售人才也供不应求;受过专业培训,具有熟练职业技能的餐饮服务人才及旅游景观开发设计人才、旅游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电子商务和旅游保险法人才等各类旅游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均成为时下需求热门。国内旅游行社要想赢得与境外旅行社的争夺战,对高素质导游的培养和挖掘也将成为关键。因此,规范化、专业化的高层次旅游人才将是未来旅游职场的宠儿。
社会本身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大系统,在国民经济还不发达、教育力量还薄弱的时候,高等教育承担的任务是培养理论性、学术性的精英人才;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也会大幅度增长,这时,高等教育必然走向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不同的。精英教育学生数量少,社会经济不发达,需求人才类型较少,相应的教学模式单一,以同质化为特点;大众化教育期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为多样化、多层次,在需要学术性人才的同时,对应用性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广泛。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要实现科学发展,应努力寻求多样化之道。我们的教育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要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大学教育定位趋同和培养理念类似的一个合乎逻辑结果,就是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和模式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明显脱节,反过来又严重影响了人才的核心社会竞争力。
多元化的时代需要多样化的人才。积极引导人们改变唯学历论英雄的落后人才观念,努力营造出以能力为评价标准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要评判依据,能工巧匠与知识精英同等光荣、同等重要的社会氛围,积极探寻多样化人才的培养之道,应是高等教育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难题。
事实上,高技术需要人才,一般性的技术也需要人才。
作为大众化教育下的人才培养方略,高校既需要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拔尖人才,也需要培养大批普通的实用技术人才。在多元化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多样化的。
正如纪宝成校长所指出的:“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为此,高等教育应积极革新自己的人才培养理念,主动满足社会现实需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注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