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当前位置: 教育论文网 >> 小学教育类 >> 养成教育论文 >>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思路及其...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思路及其发展形态

来源:教育论文网
 

  当前,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教师即研究者”
  等理念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广大一线教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效存在普遍认识:效果不佳,成效低下。? 其重要原因是:
  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性质、内在逻辑、发展形态等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实际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广大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时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引和坚实的研究支撑。因此,细致地厘清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性质特点,深入探索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在机制、基本思路以及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阶段特征等。当是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前提。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特点: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应放在与之相关的“专业研究者研究”、 “中小学教师工作”去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与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区别类似于纵横坐标轴。横坐标是中小学教师工作,非研究状态下的中小学教师工作是按照要求和习惯推进,心中没有纵坐标;纵坐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对横坐标上的每件工作做纵向的论证和考察,力图创新和实效。作为教育实践者面对独特的教育情境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的答案,需要通过研究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于是在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上,科研工作与育人工作统一了起来。 可见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是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践情境问题。
  第一,情境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情境性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目标、内容、过程与成果上。在研究目标上,中小学教育科研旨在解决教师教育教学情境问题,而非纠缠于一些教育概念、理论。在研究内容上,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研究具体情境中的问题,从问题情境出发探究解决问题途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调查情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注重在具体情境中提炼或应用相关理论。在研究成果上,更多的是要体现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措施和经验等,体现研究的不断探索过程。
  第二,创新性。创新是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或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上要有独特的解读和理解。中小学教师通过对教育理论成果的学习吸纳、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琢磨以及体验,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促进自身尽快把外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最终形成自己对教育独特的认识和理解。I3第三,遵循规律性。中小学教育科研要遵循的规律,不仅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同时还包括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的成功经验和体会。强调遵循规律主要是要求中小学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有坚实的理论根据.以保障行动的科学性。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他们能否从事教育科研和取得多大的教育科研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㈨第四,系统反思性。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学实施的主体,而且是教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的独立见解,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反思”要贯串在校本研究的全过程。中小学教育科研就是要解决现实情境中不断变化的问题。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思路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笔者提出中小学教育科研基本思路:问题情境与研究主题一文献研究与现状调研一研究方案与智慧行动一实践反思与研究成果。
  第一步:问题情境与研究主题。问题情境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具体情境,是个性化、特殊性的问题。问题的情境是复杂多样的,要深入研究,就必须要从中提炼出问题的关键和重点,从而形成研究主题,并要对研究主题进行科学界定,形成明确而具体的研究主题和内容。
  第二步:文献研究与实证考察。文献研究和实证考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支撑,在确立研究主题和制定实践方案甚至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通过文献研究明确研究的历史情况.明确研究的历史坐标,打开研究的思路,拓宽视野,并使研究具有创新性;实证考察能明确问题情境的具体情况和产生背景原因等,从而明确问题的真实状况,能使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步:方案设计与智慧行动。方案设计的核心是提出解决情境问题的新理论、新思路和新方法,这些离不开文献研究和实证考察。文献研究和实证考察是交织在一起的,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智慧行动是中小学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方案中的思路和方法,灵活地解决生成的问题,激发教育智慧。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来说,智慧行动不仅仅是对研究假设的验证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深刻理解教育理念和理论,推动教育教学实践。
  第四步:系统反思与研究成果。反思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特点。首先,反思具体的行动举措是否恰当;其次,反思拟定的策略和组织方案是否合适;再次,反思选定的主题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具体的问题情境;最后,反思对问题情境观察所持有的固有教育观念和理论。对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来说,研究成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对教育行动的反思和提炼,构建教育行动的意义世界的过程。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在机理中小学教育科研具有情境性、创新性、规律性和反思性.同时中小学教育科研遵循四个步骤循环基本思路,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效率和效果,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知识情境化原则。知识情境化就是中小学教师根据自己实际情境,将知识具体化、策略化。中小学教师知识情境化具体表现在,首先是知识运用情境化。中小学教师将从文献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构建新理论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去。然后运用方案解决情境问题,就是要靠教师的教育机智,迅速地根据特定的情境,灵活地运用知识,将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措施中去。其次是知识表达情境化。中小学教师反思自己教育实践,总结归纳教育的成功经验,就是把知识渗透到自身教育教学情境中去而产生的新知识,实现知识表达的情境化。
  2.需求驱动原则。新人职的教师由于要站的“稳”讲台.需要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情境,借鉴他人经验.探索适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策略,这个阶段的研究是由生存需求驱动的;骨干教师由于要出色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获得职业阶梯的升迁和更高的外在评价,需要积极主动的探索成体系、有成效的策略体系,这就不仅要研究他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要更加关注相关理论的运用,这个阶段的研究是由职业发展需求驱动的:专家型教师为了实现对知识的追求,满足求知的欲望,从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研究,探究问题的内在规律,并对内在规律进行解释,形成教育理论,这个阶段的研究是由自身的内在需求驱动的。
  3.动态优化原则。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动态优化集中体现在智慧行动阶段.智慧行动阶段要求中小学教师既要根据确立的研究方案进行实践行动.又要求中小学教师根据实践的情境,查阅资料实时地调整研究方案,不断优化研究方案。正如郑金洲教授指出的,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总是指向一定实际问题的解决的.问题场景不同了,先前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出现了,预定的方案也就需要相应调整。
  甚至在实践中,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不曾发生变化的研究方案。因此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案是以在过程中生成、在动态中拟定、在研究中更新作为主要特点的。
  4,自组织原则。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既是不断解决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自发地投入其中,并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和学习。当然中小学教育科研离不开管理者的监督和管理制度,但是管理者在其中只起到牵引作用。只有中小学教师认识到相互交流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他个体、团体或组织共享、学习和转移知识,才能不断地促进各自知识的转化和整合。自组织能让个体更加自由地吸收知识.从而更有可能的创新知识。自组织中的知识学习和交流包括个体、团队和组织知识整合等过程,而且各层次的知识整合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知识共享等整合内容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原理。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形态:策略整合研究、理论应用研究与理论创新研究根据创新的层次(整合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以及叶澜教授教师发展的阶段理论(教师入职后专业发展分为: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笔者把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分为:策略整合研究、理论应用研究和理论创新研究。
  (一)策略整合研究进行策略整合研究的主体是初任教师。研究的问题是自身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个性化的问题。
  研究的目的是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站“稳”课堂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情境问题.整合通过文献或者请教其他教师得到的策略,提出适合自己的策略。在实践中按照拟采取的策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智地解决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
  (二)理论应用研究一般来说.进行理论应用研究的是学校骨干教师.他们已经掌握了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开始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获得职业阶梯的升迁和更高的外在评价,所研究的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
  理论应用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 创新的知识是将内外部知识进行优化、整合,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创造的出来的。处在这种阶段的教师,已经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知识,处理问题时,不再是完全依靠外部的知识,而是倾向于依靠自身的经验和理论。② 教师从外部学习的知识也不再是一些针对性、情境化的处理问题的策略,而是关注涉及宏观教育理论的问题。③提出的策略更加具有系统性。这个阶段的教师由于能够跳出具体问题策略去看问题,他们能够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针对现实中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出系统性更强的策略体系。
  (三)理论创新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是什么”,和“怎么样”的研究题,即教师的教育实践问题是怎样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这些问题产生的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中小学教师足存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数据收集和相关研究,期望通过研究对最终结论进行整体描述和系统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理论创新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比较适合。
  中小学教师的理论创新研究是指,中小学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搜集第一手教育资料,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从资料中提炼理论,创新性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质性研究。
  理论创新研究主要特点:创新的知识来源不仅仅是原有的内外部知识,而是更多地来自于对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要素归纳和总结,即来自于第一手材料。主要是靠对第一手材料的获取要准确.即现状的精细化调查研究。教师在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到调查问卷、访谈法、课堂记录法、录音等等,要善于分析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探索事理构成要素、内部形成机制等.从而形成原创性理论。
  采用质性研究进行理论创新研究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即信度问题,从一个研究对象归纳出普遍性结论的信度如何?因此,教师在做好质性研究之后应该试冈把定量研究的手段融人到质性研究中,努力使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