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当前位置: 教育论文网 >> 小学教育类 >>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之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之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教育论文网
 

  [导读]所谓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修养与人文精神修养两个方面。
    
  人文知识修养,不论是哲学的、艺术的、文学的还是数学的、物理等科学方面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学习各科知识来获得,但是人文精神方面的修养则属于更抽象的范围,这主要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等,而这方面的修养则是在获取人文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此外,人文素养还包括审美修养、礼仪修养以及人格修养等等,这都需要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增长。更重要的是,21世纪的中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是人文素养水平高的人才。由于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中国五千年来优秀的文化成果,既承担着传递知识的责任,又承担着传承文明、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责任。因此,在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美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观念端正。”这句话说明了美育的重要性,陶)台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心灵以及美化人们的生活,促使人们更加爱美、爱生活。但是,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这种“爱美”的能力呢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现美的能力,把每一个学生的“爱美之心”都挖掘出来。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细读课文,发现自然之美,强化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自豪感。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众多美妙之处,单单是一种自然现象,作者就能把它写得美不胜收,让人过目不忘。例如《火烧云》,多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面对火烧云的瞬息变幻,作者却能用细腻的笔触把火烧云的多种多样的颜色以及瞬息万变的形状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大叹过瘾之余,也油然生出一种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再如《记金华双龙洞》,作者清晰的路线介绍、精细的景点讲解,让学生在感叹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的同时,也对祖国能够拥有如此让人神往的魅力景色而顿生自豪之感,同时也很想亲自去现场感受一番。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课文让学生感受人性之美、心灵之美;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等等。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小学教育是学生开始接受人生教育的起点,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一生,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上作用重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以及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在分析、品味课文中关键字词以及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例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虽然学生已经远离了当年的战争环境,无法体会当时的紧张情势,但是通过课文中“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等关键词语的分析,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壮士们誓死保护乡亲们撤退的决心以及誓死不做俘虏的勇气,通过分析,学生们一样也会热血沸腾、感同身受,从而受到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在课堂教学中。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这是悠久的历史积淀而成的。古代先哲们给后代留下了数不清的文明成果,需要后来人的传承。于是,我们的语文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个重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物质承担者,也是古圣先贤的崇高思想的从古代走到现在的依据,更是当代优秀思想家们的思想结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古人的崇高人格,学习思想家们的智慧结晶,对于升华学生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习《落花生》一课,看似非常简单的一篇课文,但是如果老师能够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为学生细细讲解,学生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而不单是停留在课文的表面,从而明白:人生其实是一场修行,不要急于炫耀,不要急于展示,等到你真正“成熟”了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看得见。在这样内涵深刻的文章的熏陶下,学生的人生境界会慢慢得到提升的。
  学生的人文修养包括很多方面,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分析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提高学生品味运用语言的能力;赏析文章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