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当前位置: 教育论文网 >> 小学教育类 >> 养成教育论文 >> 小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

小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

来源:教育论文网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并非以小学生学习到多少知识为教学目的,而应该针对小其正处于可塑性很强的年龄阶段,重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而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普遍对这一块不重视,本文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期望能给该领域的研究带来一些有益的价值借鉴及启发。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创新思维
  
  引言
  
  小学生对外部事物充满了好奇,喜爱提出各种匪夷所思的问题,教师及父母不应该束缚住小学生的想象力,应该鼓励其提问,并耐心解答。想象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能力,其是学生提问的灵感来源。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学生数学教育,教师对小学生的提问很不在意,更无从谈起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的问题意识相关理论
  
  1 小学数学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
  是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由课程教师的指引,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对一些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并想要自己去寻找问题根源及问题答案的一种思维意识。数学问题意识将问题意识学科化、具体化了,是指在数学教学及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促使其产生问题,从而在学生脑海里逐渐形成一个自问自答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提问就像一个索引,会指引着小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秘密,通过自己的分析、求证等解决问题无疑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探索问题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发散及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求证,还可以延伸到对其他问题的探索中。对小学生来说,解决问题并不重要,对其探究精神的塑造是最重要的。当然对小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正确引导,如果任由小学生漫元目的地提问和思考,效果同样也会适得其反。
  
  二、加强小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策略
  
  1 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由于年龄的差距,小学生对教师一般都有畏惧感,小学生害怕教师提问,也害怕向教师提问。现在的小学教育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善,可是小学课堂教学中依然欢乐较少,氛围不够热烈,究其原因是教师放不下威严的角色,不愿走近小学生,这也导致课堂的教学氛围不够轻松,这使得小学生放不开自己,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发问。因此,教师应该转变陈旧的思想,主动与小学生融人到一起,为其创造一个敢于发问、不怕错误、发问有鼓励的课堂环境。
  
  2 建立学习小组,创新教学方式
  发散思维能力是问题意识的一个前提条件,有助于小学生增强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规定每个小组每节课堂必须提出一个问题,每节课堂都由小组成员轮流提问,当小组成员实在无法提问时,可以由其他小组成员帮助其完成,但下次还是由该小学生提问,这无形中增加了小学生必须提问的意识。当小学生提问完可以由其他小组来分别来回答,再由各个小组进行课堂讨论,讨论的最后结果由教师做出点评。如此教学既娱既乐,既提高了小学生的积极性,也其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
  
  3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提问方法
  小学生还没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有时候教师鼓励其提问,其也不知道该如何提问,因此有必要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及提问技巧,通过提问促使自己的不断寻找答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哪怕小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道理,也要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自信心是树立起正确提问、思考习惯的第一步。作者归纳了以下几种提问的角度,小学生们可以按下面几种提问思考方式进行适当延伸,比如:教师是怎么分析问题的?这道题目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如果我把问题的条件变换一下,应该怎么解答7.通过这个题目我是否学会了本堂课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的讲解,我发现了自己哪里没有思考到?怎么改进我的思考方法?等。只有长期坚持不断的提问,不断的去求证,小学生的提问意识才会有脑海中成形。这既需要教师的耐心鼓励,也需要小学生家长的支持。
  
  4 利用一题多解,探索其他解法
  一题多解是指对一道题目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解答,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换一种角度想问题,也许还会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这会促进小学生自主地去探究问题,不局限于教师传授的方法中,也提高了其对问题的看法。拿小学数学中经典的相遇问题举例,快车每小时5O千米,慢车每小时40千米,分别从AB两地相对出发,5小时后相遇,求两地间距离?其可以用计算法求解,第一种方法分别计算两车的行程再相加,第二种方法两车每小时车速相加,再乘以总时间。也可以用方程法求解,第一种方法X一50*5=40*5,第二种X/5=50+40,每种方法表示的思想不同,通过对其他解题方法的探究,会帮助小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从另一个视角和另一个层面再去分析该问题,看看是否有其他途径可以解决,培养其问题意识。
  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有很多途径,但对教师和家长来说,不可盲目的移植和采用。对小学生采用何种培养方法应该结合其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假如说小学生对数学就是不感兴趣,最好的方式不是强迫其按照提问、求证、引导等培养问题意识的标准方法去学习,而是从其感兴趣的学科入手,当其产生兴趣后再引入对其思考方法、思维习惯的培养,因此小学生问题意识教育应该结合实际隋况,注意个陛化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 .学,2013.
  [2]刘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及微型实验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
  [3]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
  [4]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陈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D].西南大学,2013.
  [6]单春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7]王智明,马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问题意识的调查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9,06:34—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