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当前位置: 教育论文网 >> 教育学类 >> 体育教育论文 >> 浅析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浅析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来源:教育论文网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素质教育的热潮在我国兴起。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造欲望以及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成了这一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作用

  1、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可见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需要。体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一同构成了素质教育。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育能够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责任感教育,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

  (1)体育课教学是指导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学习生涯中,体育课是唯一一门从小学一直开设到大学的课程,因而具有教学的连续性。

  (2)体育教学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比如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等。除此之外还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比如紧张与轻松、判断与协作等。要克服身体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要适应或者调试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时空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体育中的社会文化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协作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

  2、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则是人的天性。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有其独特的功能。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体育教学中的美主要由体育运动叶I的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体育是健与美的艺术,能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比如艺术体操、韵律操、形体舞蹈都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于德育、智育紧密配合,在体育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断克服困难和跨跃障碍,就能培养坚毅、沉着、勇敢、顽强、果断、进取、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等优良品质。由于体育的集体形式和竞赛性,并有一定规则,所以通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优良品德和作风的最佳环境场所,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良好的道德行为就会养成,使素质教育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提升教师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主力军,教师素质提高了,学生素质提高才有可能.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教书育人的效果关键在教师的人格。苏霍梅林斯基说过:“为了给学生一颗知识的火星。教师要从整个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先得有一一桶水。教师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学习,钻研,才会有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一名高素质的教育T作者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风范.必须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有志奉献,不求索取的高尚品格;具备严谨治学的态度,作学生的表率,有诲人不倦,竭尽全力的工作精神;最后寓教于教书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修养完美的人格。

  4、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和个性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老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厌倦和冷淡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样也与素质教育相悖。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令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例如适当安排野外活动。野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具有活泼多变、方法多样、活动项多,表现竞赛性。宽使学生走出舒适课堂到自然环境中去充分享受阳光大气洗礼,经受风吹雨打的锻炼.从而可以使学生逐渐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经常参加野外活动能改善大脑的工作条件,使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且对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有较大提高,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而且的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改变体质孱弱、讲究享受、情感冷漠、怠惰自私的现状。通过野外活动.还充分展示了祖国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壮丽河山,从而强化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从以上几方面着,野外活动无疑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5、强化育人功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提出育人不仅育身,还要育心。育心就是指提高心理素质。当前,我国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体育如果忽视了育心,学生的自尊自强抗挫折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既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也能得到心理的历练,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乐观、团结协作的坚强品质。在体育活动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因材施教,有计划的帮助每一个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不仅仅具有强身健体的特殊意义.而且还有增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因此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体育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这块小天地,应该扩展到社会生活这个大舞台上去,是学生毕业后,能根据自己T作生活情况的变化,科学的、独立的锻炼身体,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守侠.浅谈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科技信息.2008,11

  【2】陈东,主体性体育教学初探,体育教学,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