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当前位置: 教育论文网 >> 素质教育类 >> 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 浅谈中职讲义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中职讲义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教育论文网
 

  素质教育是中职学校对学生能力深层次的挖掘.在课堂上时时渗透方能开花结果 语文课知识面广.蕴含着浓郁的道德文化.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观念、创造力、人生观等方面的培养,提高语文学科教育的效果.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凡此种种.均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技巧上下大力气。

  一、立足语文学科特点。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语文能力素质.指以思想和语言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能力,多读、多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主要途径 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做出来的,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真谛所在。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相当丰富.不仅仅是读写听说能力.但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素质极重要的构成因素.而且学生语文素质的养成.必须以读写听说训练为途径。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读写听说训练。

  二、注重学生实际需要。把握学生心理需求

  现行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除了满足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也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及其发展潜力等.从而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给予学生相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根据教材实际内容,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让学生经历全面的听说读写训练 要学生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实现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自我发展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学生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心理教育的艰巨性。”职业学校学生由于自身学习、经历等的不同.其心理特征也不同于普高类学生。因此,教师既要把握群体特点,又要了解学生个性.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具体来说.教师一要用心观察.敏锐捕捉学生的心灵变化:二要加强沟通.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三要使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激发起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注重实际技能训练

  会问才会学.提出疑问是具有科学思维素质的表现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会教、善教,可以采取“三段式”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为制订学案.由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列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提供给学生,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提出意见.然后由教师将各学生备课小组意见汇总.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第二阶段为课堂教学.各学习小组先陈述通过自学解决的内容.让学生陈述见解、加以评论.甚至是演讲和答辩,然后教师精讲.突出重难点.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竞赛式、互助式、挑战式的课堂练习 第三阶段为课后辅导.师生共同查缺补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段式”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有自我表现机会.又可激发灵感,运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问题,锻炼、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四、加强职业道德渗透。塑造高尚人格

  古语云:“文以载道 ”语文学科承担了弘扬中华母语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语文教材选编的文学作品均是古今中外的典范之作.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不仅以情动人.而且以理服人.凝聚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体现着作者的理想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探索个性化教学方法

  对语文教师来说,仅仅拥有学识、能力和道德修养还不够 还必须具备个性素质 因为教师的个性品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人格的塑造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 ”可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素质.关键是教师要有鲜明的个性素质教师的个性素质决定着他的教学水平与教学风格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种需求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要彻底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等旧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调整教学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估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需要教师拥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不断突破固有的程式.树立自己的教学个性.突出A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个性品质优秀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