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育体系的构建
摘要:本文主要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目标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并提出构建学生素质教育培训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对高端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如何处理院校数量增长、办学规模扩大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素质不高的矛盾是目前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素质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目标,首先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注重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能力,强调的是职业定向,它培养的是拥护国家政策方针、能够在社会某一行业中依靠自身的专业技能工作的、具有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人员。其次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专业的技能(当然其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要更加的复杂、先进以及熟练等)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在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出发,以素质教育的内容、保障措施、实施途径和评价标准四个方面为手段,贯穿到学生的素质教育全过程,强调实践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4321”素质培育体系(“4321”素质培育体系就是“四个计划、三个保障、两个途径、一个标准”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体系)。
2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体系构建的途径和措施
2.1“四个计划”推进素质教育“四个计划”从两课教学、职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四个方面推进了高职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①优化校企合作机制,深化“两课”教学改革计划。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环境,加大“两课”教学改革力度,学校要利用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机会,通过事先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企业实践,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
②展开企业文化教育计划。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经过长时间的工作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实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以就业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学校耍通过开展企业文化教育计划,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将企业的文化内涵传递到学生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通过开展企业管理者进校园等活动,增进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帮助他们树立企业文化意识。
③企业成功人士导航,助推学生职业成功计划。成功人士是学生的榜样,他们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高职院校通过邀请社会成功企业家、高端技术人才到学校进行演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以此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通过真实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查找自己的缺点,进而通过个人努力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向前推进一步。
④参与企业创新,开展学生创业教育计划。通过开展学生与企业联合创作,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企业与学生共同开展一系列岗位职业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形成主动参与创新的观念;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技能大赛,通过大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便利条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要鼓励他们进行专利申报或利用学生专业社团开展创业大赛和技能比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
2. 2“三个保障”保证素质教育
①素质教育组织与制度保障。健全的组织制度是保障素质教育体系的基础,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素质教育培育体系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形成校领导、企业管理者为组织领导的素质教育培育机构,根据发展形势建立针对性的制度措施,形成对指导与促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②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保障。学生素质教育教育需要过硬的师资队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耍建立以校内专职素质教育师资为主,校内兼职教育资源和企业教育资源为辅的师资队伍,校内专职教育资源就是学校内的专门负责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师以及相应的教育设施等,校内兼职教育资源和企业教育资源就是校企合作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学校其它专业教师,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引导与教育学生提高专业素质。
③ 素质教育平台保障。首先建立就业实践基地,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一批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实践基地,保障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环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环节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让学生尽早的了解社会的岗位要求,以此根据岗位要求查找自己的缺陷,进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重点的学习:其次要建立素质教育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资源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对于网络会表现得格外的关注,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地开设网络教育平台,教师通过网络授课、网络探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事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以此辨别思想道德层面的价值,最终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通过规范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兴趣,拓展学生的其它技能。
2.3“两个途径”实施素质教育
① 教职工全员参与、教学过程全方位渗透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提高学校教职工参与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职工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注重对教职工素质教育的培训力度,通过教职工的技能提高促进学校整体素质教育的文化氛围: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渗入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入素质教育,并且在教学各环节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②校企合作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校企共同设计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社会实践、“两课”实践教学、校企文化建设等方面,校外兼职素质教育教师参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符合企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4“一个标准”评价寨质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检验结果要通过严格的评价制度给予评判,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耍由高职院校教师、校企合作企业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主要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文化掌握程度以及根据文化知识学习到的各种能力的效果应用;学生掌握的工作技能能力,高职院校的学习要掌握熟练的工作技能;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就业岗位上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具备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目的。
3 结束语
“4321”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培育体系围绕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遵循职教规律,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从企业对人才需求和素质评价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科学的、凸显高职特色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极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永萍,吕玲,董自红.融入企业文化构建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体系【J】.职教论坛,2009(18).
【2】刘东雄,陈昌.浅议高职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3).
【3】张海珍,崔静.关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