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当前位置: 教育论文网 >> 幼儿教育类 >> 幼儿园教育论文 >> 研究华德福与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模...

研究华德福与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模式的比较

来源:教育论文网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育理念、儿童观、课程与教学、环境创设和教师角色等五个方面对华德福和蒙台梭利两大幼儿教育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比较其特点,并从中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诞生于20 世纪初期的两种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和蒙台梭利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得到支持和认可。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融入中国主流教育模式之中,而目前处于非主流教育地位的华德福教育模式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受到了部分人群的广泛赞赏,但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这两种教育模式的特点,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两者的实质和精华,指导幼儿教育研究和实践。
  一、教育理念
  史代纳从基督神学与古代神秘学的研究中探索人类的精神与智慧的发展,建构了独特的"人智学"理论,因而人智学是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史代纳对人类的智慧和人的意识发展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的,7 年为一个周期。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的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并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都得到发展,让人成长为自己,唤醒人对生活和自我的观察和判断,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的方向。同时华德福教育主张培养合作意识比培养竞争意识更加重要,因此个人的发展要与周围的人、社会以及自然保持和谐。蒙台梭利教育从医学、生物学、哲学、实验心理学、教育人类学等多学科角度来研究儿童,认为教育要依照成长的自然法则,用教育科学的启导方法多方的发掘儿童潜能,才能根本地提升幼儿智力。教育的职责在于发现和解放儿童,承认、保护和培养他们自身的能力,并给予间接的帮助,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由的发展。从某中意义上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
  两种教育模式的相同之处在于都重视文化、社会对教育者的影响,同时认为教育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要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其终极目的是让儿童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不同点主要在于理论基础不同,华德福教育以人智学为理论基础,蒙台梭利教育的理论基础则是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之上。
  二、儿童观
  华德福教育认为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保护孩子的天性,让教育成为孩子的教育;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准备面对生活的挑战和自己的成长。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的有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期是人的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自然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儿童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其生命活动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同时,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要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来保障儿童的自我活动。
  在儿童观方面,两种教育模式都认为儿童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天性;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作用。不同之处在于华德福教育重视儿童个性的养成,蒙台索利教育则比较重视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三、课程与教学
  华德福教育中没有唯智力的推动,其课程实施无固定的教材,无明确分科,而代之以较长的周期性课程设计:大约持续3-4 个周的跨学科主题活动。课程着眼于儿童意识发展过程的特点,包括:游戏、故事、音乐、艺术、手工、运动、照料动物、做家务以及接近大自然的活动等。教具都是来自于自然的材料,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蒙台梭利课程在于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并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接受挑战智力的任务。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来实现,这些操作活动按其目的分为七大领域。蒙台梭利认为"人的各方面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对这七大领域的课程的编制采取齐头并进的方式,各种不同领域的活动大部分都同时开始。另外,蒙台梭利课程设计了训练感知觉发展的蒙台梭利教具。
  华德福教育和蒙台梭利教育都支持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深度的、合作性的主题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儿童的艺术教育,重视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学的应用,重视教具在儿童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儿童的智力开发,二者的观点是根本相反的。
  四、环境的创设
  华德福教育的一大特色是人和自然的协调融洽,学校选址强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平衡和谐,强调给儿童创造一个美丽、快乐和健康的环境。华德福教育认为孩子是在节奏中茁壮成长,如大自然中的日夜交替、四季轮回,因此老师围绕四季的变化开展活动。蒙台梭利教育非常重视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她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有机体与"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
  但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与手段。
  两种教育模式都非常重视环境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的作用,都认为物质环境需要一种潜在的秩序,以便孩子能有安全感。不同之处在于华德福教育更强调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环境。
  五、教师的角色
  华德福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在于唤醒每一位儿童潜在的能力,允许儿童的个性自由表现和发展;帮助孩子的精神个性与自己的身体、生活环境以及即将进入的社会生活之间建立起正确的关系。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特点,设计出能让不同个性的孩子相互平衡、和谐互助的集体活动。教师要像艺术家那样帮助孩子发现和热爱他们周围的世界。此外,华德福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身教",作为儿童模仿的榜样,她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谈、行为、态度与反应。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和了解儿童,从而能够真实、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内心世界,揭示儿童的需要,洞察儿童的个性。其次,教师作为环境与活动材料的创设者,要向儿童展示材料的使用方法。再次,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与引导者,应该引导儿童积极主动的探索环境、操作材料、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且通过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两种教育模式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和儿童是平等的地位,教师是儿童活动环境的准备者、儿童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不同的是华德福更加注重身教,而蒙台梭利更注重孩子的自我奋斗。
  综上所述,华德福教育模式和蒙台梭利教育模式既存在很多不同的特点,也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作为两种影响非常广泛幼儿教育模式,通过对其对比研究更有利于在幼教实践中进行整合课程的设计开发,指导幼儿教育的实践。

本论文网专业从事教育论文业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幼儿教育论文


  参考文献:
  [1]. 琳·欧德菲尔德.自由的学习. [M].李泽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 朴春燕.素质教育的鼻祖--华德福教育. [M].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7)
  [3].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育儿全书[M].张建威,董大平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
  [4].周静.浅谈蒙台梭利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学前教育研究,2007(4)